病媒介紹

熱帶家蚊
【2015-09-16】
熱帶家蚊

熱帶家蚊為住家最常見之蚊蟲,不但數量多且分佈廣,台北市住屋內的蚊種,熱帶家蚊佔 96% 以上。熱帶家蚊可孳生於任何積水中,常棲息於屋內陰暗處、屋外水溝旁之草叢中。雌雄交配後,雌蚊傍晚始俟機飛進住屋內,一般於室內夜間進行吸血活動。為血絲蟲病(filariasis或稱象皮病)病媒,曾在台灣及澎湖,金門、馬祖等地區傳染班氏血絲蟲(Wuchereria bancrofti)。


 
黃昏及黎明時分,常可見雄蚊形成群飛集團(Swarming),引誘雌蚊以達交配之目的。雌蚊具三個受精囊,只需交配一次,即可長久產下受精卵。交配後的雌蚊在夜間尋覓吸血對象,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均可吸血,一般以溫血動物的血,尤其是人及鳥類的血為主要吸血源,嗜吸人血。雄蚊口吻不發達,通常只依賴植物汁來維生。雄蚊之壽命約一星期,雌蚊夏天約 2~3 星期,在冬季或休眠的成蟲可存活4-5個月以上。。
 
生活史:熱帶家蚊為完全變態昆蟲,雌蚊產卵於富腐植質的水域,每次產卵約 150-200 個,相粘成塊,稱卵塊、卵筏或卵舟(egg raft)。卵產後,36 小時內即可孵化為幼蟲。幼蟲共有四齡期。幼蟲在水中以尾部呼吸管懸在水面,行呼吸作用,身體於水面成 45 度角。受驚撓時沈入水內,經一段時間再浮升。幼蟲為濾食性,以口器左右刷狀毛在水中刷動取食。幼蟲約 7 天左右化蛹。蛹活潑,頭胸部具 2 個喇叭狀呼吸管,可在水中浮沈。經 2-3 日後,羽化為成蚊。在夏天,卵期約 1 天,幼蟲期約 7-10 天,蛹期約 2 天,整個生活史約 10-13 天。


 
幼蟲孳生源:幼蟲在城市主要產生在阻塞的汙水溝,在農村及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區主要為人造容器。實務上,熱帶家蚊幼蟲孳生範圍甚廣,只要含有機質較多的水域或人工容器皆有存在,如汙水槽、水溝、下水道、積水防空洞、化糞池。成蟲產卵時,每一顆卵上有一小水珠,為產卵費洛蒙,可引誘同種蚊蟲產卵,所以熱帶家蚊孳生源常有大量的卵及幼蟲聚集。
 
熱帶家蚊季節消長:在台北市熱帶家蚊一年有二個高峰分別在 6 月及 9 月;低谷則在 1、2 月間。在(1964)台北的調查,12-5 月中除 2 月稍下降外,一直保持高峰狀態;7-11 月有顯著下降。而全台的調查發現,3-4 月有一高峰,11-12 月另有一較小的高峰,9 月為一低谷。
 
參考資料
李學進 王俊雄 1997.《居家害蟲生態與防治技術》:39-41。
Mosquitoes, Slaff. M. 2011. Hand Book of Pest Control 10th edition, Mallis